近日,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安全專業委員主辦的第七屆生物安全論壇在長沙召開,眾多專家和行業技術人員共同探討生物安全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技術趨勢。生物安全搭上物聯網、人工智能的快車,會有什么樣的成果?
搭載物聯網+人工智能 生物實驗室擁有“數智大腦”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頒布并于2021年4月15日起正式實施,為更好落實生物安全法的要求,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生物安全實驗室,依據法律法規監督和管理實驗室生物安全,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共識。
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已經受到各級政府和實驗室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當天論壇現場,一款智能的實驗室監控設備吸引了大家的關注。

“請注意,未穿戴防護服!”記者經過展示區域時,屏幕上立即提示預警;同時設備屏幕上的多組數據也在實時反饋著實驗室的運行情況。
這是由宏誠創新推出的“生安眼”實驗室終端設備,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三引擎,助力實現生物安全態勢感知,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
“生安眼”終端是宏誠“生物安全在線”實驗室數智監管平臺的核心組成部分,該平臺由實驗室生物安全可視化駕駛艙、病原微生物實驗室信息備案管理系統、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評價系統、病原微生物運輸監控系統以及實驗室生物安全在線監控系統組成,共同構建“1+4”的生物安全監管矩陣。各級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可根據轄區權限訪問平臺和系統,并管理轄區內所有實驗室及其設立單位。
解決行業痛點 監管不再紛繁復雜
生物樣本從采樣到運輸、質備、儲存、出入庫,一直到臨床使用,都有可能產生生物安全風險,傳統的技術手段無法做到“全流程、全品類、全溫域”的管理。而實驗室信息呈報、全省監督和風險問題反饋的種種問題,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實驗室建設的要求。
北京宏誠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思淼介紹,宏誠創新推出的實驗室“生物安全在線”數智監管平臺,可以實時掌握監管狀態,及時發現實驗室生物安全薄弱點,提升實驗室設立單位的綜合管理水平,及早發現實驗室的管理問題,避免生物安全風險發生。
“以往的安全監督主要靠企業的自查,還有上級部門的飛行檢查等,傳統人工監管點多、面廣、時效差。”韓思淼坦言,運用智能化的手段,能夠做到實驗室自我監督管理、主管部門的實時監督,并能達到及時預警的作用,從而完成生物安全治理模式智能轉變的創新實踐,為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新方向。
2022年,宏誠創新與中國電信及浙江公眾信息合作,通過部署“生物安全在線”數智監管平臺對浙江全省近5000家生物實驗室進行物聯網化在線智慧監管,這是國內首個省域級別的生物實驗室在線監管項目。該平臺通過數字賦能提升了實驗室生物安全一體化、協同化、智慧化監管水平,提高了浙江全省生物安全風險管控和預警處置能力,打造了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省域樣板,為全國范圍內廣泛分布的大量生物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與示范效應。
近年來,宏誠創新在天線、材料、算法、芯片模組等層面形成矩陣形式突破,攻克“深低溫環境下非接觸式感測”難題,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業界領先的“生物資源可信管理平臺”,為行業提供數據高效獲取、業務透明處理、管理智能決策等一站式可信管理解決方案,助力國家生物安全戰略落地!